這次不騙你,人生路真的有好多條
天津悲劇七跳事發一個月後,家在天津的同事突然被老師通知要開家長會。家長會上,我同事哭成了淚人,我在採訪她之後把家長會內容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詳情戳《天津悲劇七跳事發一個月後,我在家長會上哭成了淚人》,這篇文章發文當天就有了很多評論,可見家長們對這個話題的關注和共鳴。
讓無數家長淚目的那封遺書裡,有這麼一句話:
买了边户,整整入住2年后,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你們愛的不是我,是衝進班級前十的我,是排名年齡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滿分的我。”
只追求成績,最終逼死了這個懂事又聰慧的女孩。
而評論區的留言,也有很多叫人既難過又欣慰:
難過的是很多人表示自己的童年遭遇跟女孩差不多,只要考不好就可能遭受家人的謾罵或毆打,情況之嚴重,真的超出了常爸的想象。
欣慰的是,他們做了父母后都決定要斬斷原生家庭的傷害,努力給孩子一個更有包容度、更寬鬆、更多彩的成長環境。
以前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不好好學習就進不去好的小學,進不了好的小學就進不了好的中學,進不了好的中學就進不了好的大學,進不了好的大學就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沒法過好的生活……”
看似邏輯嚴密的推論,其實暗藏種種bug。比如,什麼是好的大學、好的工作、好的生活?這個“好”由誰定義,怎樣定義?
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明星一次吸毒终身禁演
回想起人生中那些難忘的快樂時光,又有多少是和成績直接掛鉤的呢?成績,這個曾經被父母視爲天大的事情,曾經把很多孩子壓得喘不過氣的惡魔,待孩子成年後卻往往變得一文不值,這是多麼諷刺,又多麼無力的現實。
最近,常爸看了一部紀錄片叫《我是XX生》,講述了不同大學不同專業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學習內容。這些專業千差萬別的大學生,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所選的專業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在講述專業內容時眼睛裡都有光。
有所熱愛才有所期待,有光可追才能奮力前行。
這個紀錄片共八集,每集大概講述3-4個專業,時長在半小時左右。建議父母可以帶娃一起看,那些從沒聽過的專業會讓我們眼界大開,從實用角度來說,還可以作爲娃未來選專業的備用資料。
愛吃吃吃,這些是舌尖上的專業
上一個像淄博燒烤這麼火的品類,大概是小龍蝦吧!猶記得疫情前,想去吃頓小龍蝦,排隊一小時都是常事。
但我怎麼也沒想到,“製作小龍蝦”也能成爲一個專業。
一家七口几乎都罹肺癌!可能跟2个原因有关
小夥兒喻大雙就是龍蝦學校“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學生,他要在三年時間內學會130多道龍蝦菜,此外還有龍蝦養殖、營養和管理營銷等知識。
作爲第一批“學院派燒蝦師傅”,喻大雙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就是處理小龍蝦,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蝦鉗子夾出血。老師給他定了做一千斤小龍蝦的合格線,到兩百斤的時候他才學會如何正確處理龍蝦。
臻鼎Q3营收获利回温每股赚2.4元 Q4营收估季增双位数
在處理龍蝦時,一開始他於心不忍,邊處理邊給龍蝦道歉“兄弟你不要怪我”,到後來再處理龍蝦時心就麻木了。
快畢業時,喻大雙已經掌握了做龍蝦菜的要領,還時不時會自己創新菜式。他的打算是,畢業後先去飯店幹幾年積累經驗,之後自己開店。
美股周三:三大股指全线上线,苹果股价再创历史新高,特斯拉跌0.71%
當喻大雙正在教室裡翻滾炒鍋時,浙江大學茶學專業的董燕茹正在實驗室裡測試茶的品質。她自小非常喜歡茶,對茶如數家珍。浙大茶學專業有自己的實驗田,要求學生能下田、能炒茶、能做科研,會玩茶藝。
但在實驗室裡,喝茶有可能就成了一個苦差事。爲了評審茶的品質,她需要嚴格遵循實驗步驟,而且可能一次要喝幾十、幾百杯茶。她還需要敏銳地發現茶的問題,對茶的特性做出全面判斷。
如果茶不理想,她們還要跑到茶廠溯源問題出現的原因,監測每個加工環節的指標並進行調整,找到最適合的加工方案,這個過程可能要重複幾十次。
與前兩位相比,盧紅雲這位浙大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博士生研究的內容就抽象多了。她不會做飯、酒精過敏,卻不妨礙她是個十足的吃貨。
她的專業不僅要研究怎麼吃,還要研究食品的包裝、加工運輸等內容。大部分時間裡,她們都穿着白大褂在實驗裡做化學和生物實驗。
盧紅雲的課題是研究食用菌酸奶,她需要做大量實驗才能研發出健康美味的酸奶。
直到我接受自己女性的身体
所以我們看到了,單單就一個“吃”的問題,就有太廣博的學問了。而且既可以從舌尖上細細琢磨,也可以從學術上深入鑽研。
運用OLED照明創作 清大跨學院合辦陽光藝術對話展
有英雄夢,這些專業滿足你
小時候問起長大以後想做什麼,“警察”是最常見的答案之一。很多小孩都有英雄夢,那怎麼樣才能實現這個夢想呢?身懷報國理想的麥政高中畢業後,就成爲了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警務指揮與戰術(特警方向)的學生。
他在這裡學習格鬥、槍械、速降、防爆衝突,特警生是警校中戰鬥力最強的一個專業,盛產勇士。
他們會進行實戰演習,需要自己組織隊伍,尋求解救人質的方案。
不捨完結!網繪製《進擊的巨人》版本「最後的晚餐」 細節滿滿勾鐵粉憶神作
儘管是演習,但每個人都嚴陣以待,因爲真實案件中特警的任何一個失誤都可能導致人質性命不保。
特一药业:公司拥有全资子(孙)公司共8家,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等地区
演習看起來很過癮,有點像真人版吃雞遊戲。
在麥政專心演歹徒時,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張佳穎正在參加實訓,負責偵破一起盜獵野生動物的案件。
蕾菈餐酒馆合伙人是上游药头「去年才被逮」酷炫发声撇清
還沒畢業的她,已經對墜樓案、分屍案、強姦案等現場照片麻木了,因爲看了太多。此外,她接觸最多的就是各種動植物標本,因爲這個專業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森林公安爲出發點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
石門友善地瓜盛產中 產地實際挖掘超趣味
在實訓現場,張佳穎要學習如何保護現場、如何提取證物,如何推斷犯罪嫌疑人的特徵等。
排查的過程很繁瑣,但是每解開一個謎題,張佳穎都非常開心。同樣爲破案開心的還有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李睿哲,因爲英雄夢,他選擇了做一名網警。
大一時,他們就開始接觸網絡世界、數據和代碼,時刻做好與黑客周旋的準備。作爲一個遊戲愛好者,李睿哲覺得這是真實版的偵查遊戲。
他接到了一個協作任務,偵破“殺豬盤”詐騙案。李睿哲要先去案發現場取證,再拆解電子設備、恢復損壞的硬件,提取數據並分析數據。
最後他們要梳理出嫌疑人的軌跡,確認犯罪事實。
美以涉俄为由将部分中国实体列入“清单”,商务部回应
在網絡信息時代,爲了保護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網警的戰鬥力和作戰方式需要不斷更新升級,像李睿哲一樣的網警們,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網絡門神”。
喜愛小動物,不妨來這裡學學
前段時間跟同事聊起孩子養寵物這事兒,我以爲孩子也就喜歡小貓小狗之類的。事實證明我想得太簡單了,倉鼠、蜥蜴、變色龍、烏龜、魚,還有娃喜歡蛇,讓我着實震驚。
喜歡動物,除了把它們當做寵物養外,其實還可以好好做學問。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裡,兩個女孩正在這裡認真地做研究,白天穿着迷彩服騎着電動車四處觀察並做記錄,晚上就打着手電尋找各種小動物。
因爲從小就對鳥類感興趣,洪藝軒考取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生態學研究生,並一直在做鳥類觀測研究。每到繁殖季,她都要跟着鳥類專家去雨林裡尋找鳥窩。
另一個女孩叫劉晨陽,是生態學博士,骨灰級鳥類觀察員。
做實驗時,她會小心翼翼地把雛鳥拿出窩測量,再輕輕放回去。
兩個女孩的科研方向都是鳥類繁殖生態研究,她們需要搞清楚鳥是什麼時候產卵的,卵重是多少,卵的順序是什麼,巢的周圍環境是怎樣的,巢高有多少,巢的位置在哪裡等。每天早上6點多就要出發,忙的時候可能要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回來,不管是下雨還是烈日天都要去。
“新娘”的乡愁
但在枯燥的野外活動中,有時也會遇到意外。她們發現兩隻被棄巢的雛鳥還活着,立即決定帶回去自己養。
兩隻雛鳥也順利長大離開了,不捨的同時,兩個女孩更多是歡喜。
與洪藝軒和劉晨陽只觀測動物不同,臨牀獸醫學研究生陳絲雨的任務是儘可能救治動物。即將升博的她,現在是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預備動物醫師。
在她心中,家人除了父母還有一隻狗、一隻貓、一隻烏龜。在動物陪伴下長大的她,想要更好地照顧動物,就選擇了這個專業。
動物醫學專業隸屬農學大類,培養方向接近醫學。除了理論學習外,她還需要臨牀實踐。陳絲雨需要先進行科室輪轉,再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影像科,她需要熟悉超聲等各種儀器。
Joeman持毒遭逮「早被盯上」 律师分析1原因逃过声押
在住院部的動物病情較爲嚴重,她需要熬夜還要有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協助參與手術室的工作時,陳絲雨小心翼翼,每時每刻都要集中精力。麻醉和手術過程的精妙,讓她大爲驚歎。
V观财报|万科A:深铁集团从未制定过任何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
文明之万界领主 小说
完成科室輪轉後,陳絲雨決定朝手術方向繼續學習。
紀錄片中還介紹了很多專業的學生生活——
比如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研究生徐偉正,是如何做人造衛星,如何招商引資的。
還有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的俞明銳,是如何在沒有教材的情況下,跟着師傅學習修復文物的。
以及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的郭慶銳,是如何學習與自閉症兒童溝通的。
又便宜又省电 佳能新纳米压印技术能否打破ASML垄断格局?
看了這部紀錄片,常爸由衷地感嘆,各式各樣的專業實在是太多了,真叫人大開眼界!戲曲、陶瓷、繪畫、汽車、機器人、物理、天文……要是每個都說清楚了,一篇推文可是遠遠不夠用的,所以這裡常爸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可以抽空和孩子一起看看這部紀錄片。
北京多批次果蔬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
我特別喜歡這部片裡的一句話:每個專業都是瞭解世界的一個窗口。改編一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瞭解世界、融入世界的方式,考試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生而爲人,或順遂或坎坷地走一遭,其實都是爲了探尋“人爲什麼活着”這個問題。活着是爲了愛的人,是爲了遠大的理想,是爲了體驗到的一點溫暖,但絕不可能是爲了一場考試。
環團重回大潭海域 昔日綠牡蠣不復見
在《我的二本學生》這本書裡,有這樣一段話:
我在具體的課堂中,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場慢性炎症,中小學時代服下的猛藥、抗生素、激素,到大學時代,終將結下了漠然、無所謂、不思考、不主動的惡果。……在瘋狂的追逐中,沒有人可以容忍孩子的失敗。孩子的個性、天性和生命活力,被磨滅得無影無蹤,他們的面目越來越相似,早已成爲工廠的標準化構件。
一個成爲標準化零部件的孩子,在ChatGPT橫空出世,AI將大行其道的世界是很難獲得優勢地位的。想要掌控未來,主動思考、有想象力、有創造力、有人性,恐怕是更重要的元素。這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未來社會對孩子的要求。該怎樣讓孩子更好地去適應社會,值得每個家長思考。
时论广场》赖清德的贫穷遮羞布(陈朝平)
看了這篇文章, 不知道大家有哪些感悟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36氪首发